牛皮纸复合袋凭借兼具牛皮纸的高强度与塑料薄膜的防水性等优势,成为工业(如化工原料包装)、农业(如粮食、饲料包装)、食品(如面粉、杂粮包装)等领域的常用包装材料。其生产流程需严格把控每一步,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,以下是对各生产步骤的详细拆解:
材料准备是生产合格牛皮纸复合袋的基础,需从材料选型、质量检测两方面严格执行,避免因原材料问题影响后续生产及成品性能。
核心材料选型
牛皮纸:作为袋体的主要支撑材料,需根据承重需求选择不同克重(常见 40g-120g)和强度的牛皮纸,如精制牛皮纸(表面光滑,适合印刷)、本色牛皮纸(强度高,多用于工业重包装)。
塑料薄膜:主要提供防水、防漏性能,常用材质包括聚乙烯(PE,柔韧性好、耐低温)、聚丙烯(PP,硬度高、耐高温),薄膜厚度通常在 0.02mm-0.05mm 之间,需根据包装内容物的防潮需求选择。
辅助材料:包括黏合剂(用于复合环节,需选择环保、附着力强的类型,如聚氨酯胶)、缝合线(多为涤纶线或尼龙线,需具备高强度、耐磨损特性,避免袋口缝合处断裂)。
材料质量检测
此阶段需结合客户需求完成图案文字印刷,并将材料切割为符合制袋尺寸的坯料,确保后续工序高效进行。
印刷工序
印刷方式:根据图案复杂度和材料特性选择,牛皮纸常用柔性版印刷(适用于大面积、色彩鲜艳的图案,印刷成本低、效率高),塑料薄膜则可采用凹版印刷(图案精度高、附着力强,适合精细花纹)。
印刷要求:先根据客户设计稿制作印刷版辊,调试油墨颜色(确保与设计稿一致),再将牛皮纸或塑料薄膜固定在印刷机传送带上,控制印刷速度(通常 200-300 米 / 分钟)和压力,避免出现套印不准、墨层脱落等问题;印刷后需经过烘干装置(采用热风烘干,温度控制在 60-80℃),确保油墨完全干燥,防止后续复合时污染薄膜。
切割工序
复合是将牛皮纸与塑料薄膜结合为一体的关键环节,需通过专业设备和工艺确保两者紧密贴合,形成兼具强度与防水性的复合材料。
复合工艺
工艺类型:主流为干法复合,即先在其中一种材料(如牛皮纸)表面均匀涂布黏合剂,经过烘道(温度 80-100℃)将黏合剂中的溶剂挥发,再将另一种材料(如塑料薄膜)与涂胶面贴合,*后通过压辊(压力控制在 0.3-0.5MPa)加压,使两者紧密结合;若对复合强度要求极高(如重型包装),可采用挤出复合(将熔融的 PE 或 PP 树脂作为黏合剂,直接挤在两种材料之间,冷却后形成牢固结合)。
复合要求:控制烘道温度和速度,避免黏合剂溶剂残留(影响环保性)或干燥不充分(导致复合后分层);复合后需对复合材料进行熟化处理,将其放入熟化室(温度 40-50℃,湿度 50%-60%)放置 24-48 小时,使黏合剂充分固化,提升复合强度(检测剥离强度,要求≥3N/15mm,确保材料不易分离)。
此阶段将复合材料坯料加工为袋状,并对袋口进行缝合,确保袋子结构稳定、无泄漏。
制袋工序
制袋设备:使用全自动制袋机,根据袋子类型(如三边封袋、中封袋)选择对应模具,设定制袋参数,包括热封温度(针对塑料薄膜侧,PE 薄膜热封温度 120-150℃,PP 薄膜 150-180℃)、热封时间(0.5-1 秒)、袋口折边尺寸(通常 3-5cm,增强袋口强度)。
制袋操作:将复合后的坯料送入制袋机,设备先对坯料进行折边(根据设计要求将两侧或一侧折起),再通过热封刀对底部和侧边进行热封(形成袋腔),同时切除多余边角;制袋过程中需实时检查热封效果,避免出现热封不实(导致漏料)或热封过度(薄膜碳化破损)。
缝合工序
质量检测是剔除不合格品的关键,包装则需保障成品在运输前不受损坏,便于后续存储和配送。
质量检测
外观检测:人工或机器视觉检查袋子表面是否有印刷瑕疵(如缺墨、套印不准)、复合气泡、热封褶皱、缝合线头;检查袋口、袋底是否密封完整,无漏洞。
性能检测: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承重测试(根据设计承重加载对应重量,悬挂 24 小时,观察是否破损)、跌落测试(从 1.2 米高度跌落,检查是否漏料)、防水测试(向袋内装入少量水,倒置 1 小时,观察是否渗漏);若为食品包装,还需检测复合材料的溶剂残留量、重金属含量,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。
不合格品处理:对检测出的不合格品(如漏封、破损、印刷错误)进行标记,统一回收销毁,避免流入市场。
成品包装
合理的储存和运输可避免成品受潮、破损,确保送达客户手中时保持良好状态。
储存管理
运输管理